今天思考一个很重要的话题:职业倦怠。


(资料图)

一个男性粉丝给我发了一则信息:

王老师,您好。我离退休还有8年,不想干了,但还得坚持到退休。我现在看到工作就拖呀拖呀,拖到不能再拖了才去做。我记得,你在视频里面说过40多岁就想退休,能讲讲如何克服职业倦怠和压力吗?谢谢!

在回答这位粉丝之前,我先补充一下,我的的确确说过我到40岁就不想工作了,想退休。但是我不想工作了,不是因为我懒,而是我不喜欢原有的工作。原有的工作是在宣传机构的,那基本上就是职业忽悠者,整天写假文章,写假的新闻报道,我看透了,我看厌了,我不想干了,我不喜欢原有的工作,我想换一种活法。

我辞职的时候,上司问我:你为什么要辞职?我说: 我想换一种活法 。我辞职的时候不到40岁,只有 38岁我就辞职了。

那么,我想做我自己的事情,我又知道我应该做什么,但是我在原来单位里边离退休还远了,我不想再浪费时间了,我就把它辞职了。 这个大家不要误会。

这个粉丝说:他不想做现在的工作还不得不做,导致他现在有严重的拖延症,一项工作拖呀拖呀,拖到实在不能再拖了才去做。他问我:如何克服职业倦怠,如何应对职业压力?

实际上,我在辞职之前的每一天、每一个小时,我都是在认真地工作的,我都是充满了饱满的热情和敬业的精神在上班的,直到我拿到领导的许诺,说你可以走了,我才把工作彻底放下了。

因为您所面对的工作,你拖也得做,不拖也得做。如果你一直拖下去,到了不得已才去做它,你整个心态是消极的,你做工作是被动的,你没有调动任何情感,也没调动任何智力,你纯粹属于应付,这种是不值得欣赏,不值得肯定!

因为你同样花了时间,你把事情做的不完美,这是在浪费你自己的生命。 反正是要做,那还不如主动做、积极做、把它做好,因为你没有选择!你消极怠工,你在浪费自己的时间,你还给领导留下了坏印象。而且人的工作是和其他人是有关系的,你把工作搞砸了,其他人就得给你收拾烂摊子。 我不主张在没有退休以前,在没有辞职以前消极怠工,我不赞同!

另外,你要知道,你现在对工作没有兴趣了,一拖再拖,工作起来有很严重的畏难情绪,可能是两个原因:

第一,你的工作是重复的。 只要一种工作、一种劳动是重复的,他就越来越乏味了。所以你必须增加你在工作中的创造性,没有创造性,必然就变成流于形式的一种机械的工作形式,这种工作形式对我们没有吸引力,我们做一做就厌了,你自己要增加在工作中的创作性。

第二,你没有学会调节。 我不相信每一个人一天12个小时都在工作,一天24小时,除了8个小时的睡眠,还剩十几个小时。十几个小时,再去掉8个小时的工作,你还有几个小时可以休息、可以娱乐、可以放松,你要把它充分地调动起来。

首先,你在工作过程中要进行调节。 比如说:运动是很枯燥的,我在健身的时候就听《圣经》,要么我就听哲学,要么我就听古典音乐。

一边运动,一边通过耳麦欣赏音乐或者听学术讲座,一举两得。你的注意力就不在这种辛苦的很机械的运动上了,走路也是非常无聊的,我也是在听音乐、或者听学术讲座、或者听《圣经》。

你要自己要学会在工作中进行调节,人是具有创造性的动物,人在每一件事情上都可以创造。

我记得罗素第一次来中国,他在他的回忆录里说:中国人的性格和俄罗斯人不一样。他是从俄罗斯到黑龙江的,在俄罗斯通往黑龙江的路上,是俄罗斯的老百姓用轿子抬着他,那些俄罗斯老百姓显得非常痛苦,一路上没人说话,只有发出喘气的声音:“唉唉唉……”。

但是一到中国,那些抬轿的老百姓一路欢歌笑语、说俏皮话,唱呀跳呀,然后他们把他放到路边休息的时候,也在那跳呀唱呀,还有类似于乡下的那种拿着石块或者拿树枝下棋。这些都给罗素留下很深刻的印象,他说: 中国的劳动者有天生乐观的气质。

又比如说:长江上游的的纤夫,拉纤那是很苦很苦的,如果这些纤夫拉纤的时候什么都不做,就是拉纤,把船拖上来,那纤夫基本上都得抑郁症了。但是那些纤夫在拉船的时候:“嘿佐佐嘿佐,嘿佐佐嘿佐,齐心协力哎呦,把纤拉喽,哎呦……”就这样唱歌的。

我是农村长大的孩子,我小时候就看过劳动人民一边干活一边唱歌的情形。

你自己要调整,我估计你的性格有点闷,有点较真,最少是有点封闭、有点闷,要学会调节。

其次,要通过工作之余进行调节。 读书呀、跟朋友交流呀、练书法呀、绘画呀、欣赏音乐呀、去跳舞呀。你像我,工作压力也比较大,我每隔一段时间我就会去一个地方,我就会在一个地方充分地休息,彻底地放松。

最后一点,当我们别无选择的时候,没有什么好的选择的时候,那还是要把当下的工作做好,不管你愿意不愿意,都把它做好。

马斯洛在健康人格(自我实现者)的标准里边有两条,可以佐证我们对工作和对普普通通日常生活的态度。

第一句话:能够专注于某项工作,对于工作必须专注。 什么叫专注?就是较高的创造力和智能的调动,包括热情的调动。

第二句话:对于日常生活具有常感常新的能力。 在别人看来这是普普通通的、乏味无趣的,在你做的时候,在你经历的时候,却感到其乐无穷。

快乐是从心来的,事情引起的快乐长不了,你还要进行很好的心态调整。你要把希望寄托在心态的调整上,你不要寄托领导给你安排一个你喜欢的工作,这种可能性不大!

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

本文转自“王国荣与众不同的心理学”公众号

作者简介

王国荣,心理学家,独立学者,作家,中国整体心理疗法的创立者、中国循证心理疗法第一人。曾任心理医生杂志社首席学术顾问,上海博爱医院高级心理治疗师,是中国国内最有实力与天赋的心理学家之一。

出版了十余部有影响力的心理学专著,其中《学生心理问题突破性治疗》被北京大学、清华大学等国内数百所大学列为馆藏图书,《50 种心理治疗与调适方法》获中国高等院校出版社联盟最受读者欢迎图书奖,《人生最重要的 10 种关系》被中国文化出版社列为心理学大师系列丛书,《与抑郁症握手言和》荣获最受读者欢迎专业图书奖。

关键词: 在工作中 进行调节 心理治疗